神國的計劃系列(三)以世界為禾場

神的心意是使萬民都成為祂的門徒,因此,把信仰價值傳遞出去就是做合神心意的事,神的祝福不只臨到你,也要臨到你的教會。

信息錄音檔

經文:使徒行傳11章19-30節
証道:李路加牧師
記錄:楊可玉姊妹

「神國的計劃」系列,前兩個主題分別是:以神國為中心,以教會為基地。在這世代,神國若要發展,就要以世界為禾場,遵行大使命的本質。

  • 發展大使命的本質

 大使命的本質聚焦在兩方面:

1.去的行動。門徒從聖靈得著能力,要「在耶路撒冷、猶太全地,和撒馬利亞,直到地極」,為神作見證(徒1:8)。

2.行動的對象。《馬太福音》28章19節說:「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」。每個人都要領受福音的好處。

神的心意如此,可惜大使命卻被卡在耶路撒冷的教會裡,「去的行動」似乎停止,行動對象也只針對猶太人。神於是興起安提阿教會,整個《使徒行傳》的重心轉移到此,福音的進程開始往別處走出去。

19-21節指出安提阿教會被興起的原因,乃因門徒為司提反事件遭患難而四散,使得福音有了向外傳開的好機會。門徒裡有些維持耶路撒冷教會的傳統,只向猶太人傳講福音,但其中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把希臘人也當作傳福音的對象,這在當時是一大突破。聖靈與他們同工,21節提到大量外邦人信主。雖然耶路撒冷受到民族意識的限制,神仍使用安提阿,使福音傳遞按著祂的心意進行。

安提阿是羅馬帝國治下第三大城,各式各樣的人聚集在此,傳福音前不可能一一問明身分。大使命的本質,也就是天國的本質,耶穌將天國比喻為芥菜種,剛開始從一個人到一群人、一個教會,至終會影響全局。耶穌生為猶太人,但祂心中以世界為禾場,所以祂說

「我另外有羊,不是這圈裡的」。

《馬太福音》9章36-38節提到耶穌憐憫困苦流離的人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。祂對門徒說:「要收的莊稼多,做工的人少。」如今我們傳福音,看見許多人的光景,你是否發出憐憫的心腸?台灣的莊稼熟了嗎?

廿一世紀智庫研究福音在台灣的發展,集結許多頂尖學者,同時也是愛主的弟兄姊妹,每五年進行一次大型的台灣社會宗教普查,最近一次結果發表於2017年3月,有幾項數據值得關注:

首先,就廣義的基督徒(天主教+基督教)來看,從2012年的5.3%到2017年的6.1%,成長率達15%,相當可觀。向受訪對象提問「請問你相信耶穌是神嗎?」時,回答「相信」的,2017年達73.4%,2012年也有72.6%。這個結果並不令人驚訝,因為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,甚麼都能變成神。令我驚訝的是另一題,當問到:「請問你信耶穌嗎?」最近一次調查的受訪者中有32.8%回答「信」,比五年前的18.9%高出許多。

基督徒只占台灣人口的6%,卻有32.8%自稱信耶穌,透露出我們的環境對福音態度開放,許多人對基督信仰存有好感,想要成為基督徒,甚至有1/3自認是基督徒。這裡面有些家中長輩是基督徒,小時候去過教會,或者中學就讀教會學校等,因為各種理由,他們認為自己只差一小步,就是基督徒了。

弟兄姊妹,你覺得莊稼熟了嗎?神在我們周圍預備了福音的好土,有32.8%的人渴望認識耶穌,問題在於工人在哪裡。我們領受大使命,不能只看見台灣。放眼世界,亞洲是最需要福音的地方。29%的人是未得之民,他們不曾聽聞福音、周遭沒有基督徒,生活環境裡沒有教會。這是我們的責任。

  • 栽植神國的真理

22-26節記載巴拿巴與掃羅在安提阿所做的工。巴拿巴是勸慰子之意,他的安慰與牧養帶領更多人信主。這其中大部分是外邦人,他們少了猶太人的傳統包袱,但對聖經全無概念。於是巴拿巴找來掃羅,以一年的時間造就裝備這些人,以至於「基督徒」之稱從這裡開始。

信主的人愈多,量的成長要帶來質的轉化,關鍵在於兩方面:

1.是否紮實地領受神的話語,成為屬靈亮光。2.是否充滿信心把神的話栽植在你的處境中,把所領受的撒出去,看神怎麼動工。若不看重神話語的教導,生命便會虧損。面對各樣處境中的挑戰與抉擇,我們對信仰不能只有知識上學習,更要成為生命的建造。

我們身處於敵對神的環境。這世界經常把黑的說成白的,道理隨時會變化,但神的國卻是恆定的。天地要廢去,神的話卻不能廢去,除非你同意有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,天國的種子才會栽種在你生命裡。我們的力量雖像芥菜種一樣渺小,但儘管栽植不必擔心,因為不是你的力量,是神的力量讓它長成大樹。正如舊約先知哈巴古曾說過的一段話:「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,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。」(哈2:14)

三、傳輸信仰的價值

 27-30節記載,安提阿教會不但領受大使命,傳揚福音,更有愛心的行動,定意照個人力量奉獻,傳遞到需要的人身上。我們以信心領受信仰,也要以愛心傳遞信仰,兩者的互動建立紮實的信仰價值。神的心意是使萬民都成為祂的門徒,因此,把信仰價值傳遞出去就是做合神心意的事,神的祝福不只臨到你,也要臨到你的教會。

《使徒行傳》17章28節說:「我們生活、動作、存留,都在乎他。就如你們作詩的,有人說:我們也是他所生的。」我們有著父神的形象,信主之後,神恢復我們的生命與祂連結,我們的生活、動作、存留,一切都在傳遞信仰價值。

羅馬競技場是世界著名的景點,當初建造它的目的是為了逼迫基督徒,福音剛到羅馬時,許多基督徒被丟進裡面跟獅子搏鬥,最後葬身獅腹。主後四世紀,羅馬皇帝已經信主,競技場上的死亡遊戲卻仍盛行,主角換成兩個奴隸,供大家賭博為樂。有一次,滿場觀眾正在下注時,一個名叫特勒麥區斯(Telemachus)的傳道人跳進場中,阻止正在格鬥的雙方,並對群眾大喊:他們也是神的兒女,奉耶穌的名,要停止殺戮。

現場八萬群眾發出怒吼,特勒麥區斯被衛兵拉走,最後賜死。當這名傳道人倒臥場中時,眾人醒悟到死在他們眼前的是一位聖徒,突然全場一片靜默。後來,羅馬皇帝霍諾留(Hononus)終於下令禁止這樣殘暴的遊戲。

一個人的死,潔淨了整個羅馬帝國的罪。他的力量雖小,但看到不合神心意的事,仍然願意挺身而出。如今競技場外的廝殺還在進行中,紛爭與攻擊在你我的家庭、職場、社區、社會不斷上演。成為神的兒女,你願意在關鍵時刻跳下去嗎?

「如今常存的有信、有望、有愛,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」(林前13:13)我們有信心,領受真理與盼望,但愛可以真實活出信仰的價值。不要小看一個小小的關懷,它就像那小小的芥菜種,帶著天國的本質,只要堅持撒種出去,最終必會成為大樹,使眾人得益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