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裡的愛則為基督去愛人,以禱告來到神的面前,祈求神成為連結者與引導者,讓我們在團契生活裡真實活出愛加倍的生命。
經文:馬太福音七章1-12節
証道:林藝春傳道
記錄:楊可玉姐妹
有位麵包師傅固定向一名農夫採購製作麵包所需的牛油,某日收貨之後心中起疑,一秤之下,果然發現數量不足,氣得一狀告上法庭。法官詢問農夫用什麼工具秤牛油?農夫回答家裡沒有秤,所以對方給我一磅麵包,我就照著同樣的重量給他牛油。如果牛油少了,問題應該出在麵包師傅的身上。
故事裡的兩位主角心懷陰暗,以不公正的標準待人,你是否也曾如此?與人互動時,量自己與別人用的是不同的量器,好像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,用論斷、詆毀他人的方式來高抬自己。你怎麼量人,別人也以同樣的方式來量你,這是很簡單的公平原則,但這段經文的教導不只如此。1-6節指出我們普遍存在的錯誤心態,7-12節中耶穌用天國的法則來提醒我們愛家人、愛鄰舍、愛朋友,倘若出發點是錯的,非但無法使愛加倍,待人的方式也會更加虛偽。
第1節說:「你們不要論斷人,免得你們被論斷。」人通常較少論斷自己,而是常在互動中彼此論斷,或者論斷親密的家人。
論斷跟分辨不同。後者乃是辨識,在兩者當中區分,並發揮判斷力。舉個例子,今天你去看牙醫,檢查之後醫生告知你的牙齦萎縮,右上排有缺牙。這不是論斷,而是評估、辨識。假設他說的是:「你沒有好好照顧你的牙齒,沒有按時刷牙,所以有蛀牙現象。」這樣的說法便是論斷,可能令人感覺受傷。事實上你不是沒刷牙,可能只是用錯方法或忽略了細節而已。
站在中立的角度,我們可以去辨識、區分、發揮判斷力,但若有了定見,眼裡有了樑木,就無法正確辨識,而生出帶有殺傷力的判斷來。
何謂論斷?論斷是:1.我跟我的話在一邊,憑我主觀的意思來說,而不去做客觀的了解。其發出的評論多屬負面。2.對他人做出負面評價,卻不與他站在一起。對方可能需要幫助,而你卻在批評後轉身離開,停在原地的他或許不知如何調整。3.兩者的差異在評論者的心態。論斷者的老我強烈,以我為標準,活不出愛加倍的生命。
第3、4節中,耶穌用比喻告訴我們,論斷乃是:
一、視線問題
因著老我、定見的存在,看見事情發生,便立刻生出評論。例如有人遲到,因為過去也有幾次遲到記錄,心中便覺得他是「愛遲到」、「沒有時間觀念」,或許這一次他在途中遇到特別的難處,當我們用定見看他,出口的話語就成了論斷,把他推得距離更遠。
耶穌要我們思想論斷的行為,首先要做視力檢查。是否心裡有太多定見、眼中有樑木遮蓋,以至於視線不清楚。在人際互動中,特別需要檢查自己是否只看到別人的問題,對自身卻不留意。
大衛得勝後,某日窺見皇宮外有美女出浴,因此犯了姦淫罪,後續更是殺人滅口。根據聖經記載,當拿單來見大衛,用富戶取窮人羊羔來宴客的故事點醒他時,大衛怒指沒有憐憫心的富戶應當嚴懲,卻以為自己的罪行可以掩人耳目。
兩套說詞、兩套標準,這是我們的狀態嗎?別人發怒是沒修養,我發怒是義憤填膺;在人是吝嗇,在我是節儉。耶穌明白地問道:「你自己眼中有樑木,怎能對你弟兄說:『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』呢?」(v4)這不單指我們自己的錯誤,也因為對別人懷有成見,以至於遮蔽了眼光、看不清事實真相。然而愈是認識自己的,因為知道自己有限、知道自己不義,愈不會隨便去定罪別人。
二、消化問題
第6節說:「不要把聖物給狗,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,恐怕牠踐踏了珍珠,轉過來咬你們。」我們常看不清真相,也看不清自己,以至於無法真實幫助別人。這段經文一般解釋為豬、狗不配得,但從另一方面來看,把珍珠給豬、聖物給狗,牠們是無法消化的。
任何屬靈教導都必須配合學習者在屬靈方面的吸收能力,分享前必須首先了解對方能否消化,給他相稱的東西。我們常常帶著自身的優越感來展示珍珠,以至於無法好好注意幫助的對象,當他無法吸收的時候,可能就會轉過來論斷你。
論斷不能帶出愛,更不會使愛加倍,因為:1.論斷並非從愛人的心來的。德瑞莎修女曾說:「若你論斷別人,你就沒有時間去愛他們。」2.論斷是強迫別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。意識到錯誤是改變的第一步,但很少人能夠立刻接受指責,心裡不被割傷、沒有OS。3.論斷是拆毀卻不重建。改變的關鍵在於知道如何改變,這涉及了採用新的故事觀點、屬靈的操練、旁人與神的幫助,但被論斷的人可能遍體鱗傷仍不知怎麼做。4.論斷可能是錯的。古諺有云,在你親身體驗對方的處境之前,不要論斷對方。我們只看到表象,背後或許有更多故事。應當多一分恩慈、多一分體諒,先看看自己可以做些什麼。
論斷的人站在己的這一方,想把自認為的珍珠給對方,卻沒想到它可能是贗品。如果你不能確定哪一顆是真的珍珠,不知對方能否領受,可以藉著祈求、禱告,求神把對的給你。
三、你放大了誰
放大自己的人永遠自認天下無敵,但人卻因我遠離;若放大的是耶穌,祂曾應允我們,祈求就得著、尋找就尋見、叩門就開門。
歷山大的斐羅說:「善待他人,因為你遇到的每個人都在打一場偉大的仗」怪罪他人或強行塞給別人珍珠,可能導致對方回頭論斷自己。若看到問題時保持中立、願意聆聽,良心的建議就容易被採納。所謂有關係就沒關係,求神賜給我們智慧與方法,看見對方真實的需要。
若要與人有正常的關係,就得與神有正常的關係──藉著「祈求、尋找、叩門」,過著依靠神,與神密切相交的生活。求神動工改變對方,也讓自己在等候中被神改變。
魂裡的愛是為自己而愛人,靈裡的愛則為基督去愛人,用自己的方法常會產生許多碰撞,靈裡的愛則以禱告來到神的面前,祈求神成為連結者與引導者,讓我們在團契生活裡真實活出愛加倍的生命。
有些人還沒預備好要改變,他們的心上了鎖,遇到這種情況,不變的原則是12節所說的:「所以,無論何事,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,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。」在恩典時代中,我們要的不是律法的審判,而是生命的供應;見證基督不是藉著外在行為的改正,乃是藉著裡面生命的流露。
讓愛加倍,我們要做到不去定罪、責怪人,不強行把自認為的好東西硬塞給人,而是要去祈求、尋找、叩門,等候天父把那更好的賜給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