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人講座:詩歌見證分享—八角塔男聲合唱團

在吟唱詩歌時,不用言語多說,上帝就會在我們裡面動工;不同的詩歌都有不同的故事,希望上帝可以透過我們的歌聲與歌詞,感動更多人。

經文:《詩篇》100篇3節
見證分享:八角塔男聲合唱團
記錄:謝以慈姊妹

今天來到溢恩堂,參加敬拜讚美的時候,看到這樣的敬拜方式,是長老教會很少經歷到的。
  
八角塔合唱團的成立是在長老教會,無黨無派、沒有任何添加;合唱團的名稱來自淡江中學校園中的其中一棟建築物。當年的少年的創團成員們,用四部合聲來敬拜神,一開始採用當時很流行的無伴奏人聲詮釋詩歌,幾個大男生哼哼唱唱。
  
我們喜歡唱閩南語詩歌。例如《至好朋友就是耶穌》、《耶穌疼我我知明》(詳見Youtube影片)。合唱團的鄭宏輝牧師曾形容,《至好朋友就是耶穌》這首歌就像是基督徒的「面速力達母」、「小護士」、「曼秀雷敦」般的萬用。追思禮拜時、婚禮時、朋友失戀時、歡欣快樂、憂傷苦痛時,都可以拿來唱上幾句;無論在什麼境遇中,耶穌都是我們生命的幫助、並愛著我們的。
  
八角塔合唱團的主要事工,是希望合唱團的歌聲、讓大家可以看見傳統詩歌的美。曾經有國外的宣教士對亞洲區教會做出觀察,並評論:「台灣的教會是唱歌的教會、日本的教會是讀經的教會、韓國的教會是禱告的教會。」可見台灣人多愛唱歌、敬拜讚美有多熱情。
  
傳統詩歌多為四部合聲,讓合唱團很好發揮;我們認為教會的音樂應多元發展,除了現代敬拜讚美之外,也不要忘了傳統詩歌的美。
  
另一個重要的使命,是希望可以透過詩歌,幫助大家更多認識教會的人文歷史。例如《至好朋友就是耶穌》是19世紀時,一位愛爾蘭青年為了家庭生計、要前往加拿大工作,在通訊只能靠寫信的時代,因著想念家鄉而寫出的歌曲。耶穌擔當我們的罪過與煩惱,在吟唱詩歌時,讓我們的哀傷得到安慰。
  
例如馬偕,他曾是對台灣教會發展的重要人物。當初他在淡水立足,將大量詩歌帶台灣,對北部長老教會影響深遠。八角塔合唱團曾發行專輯《馬偕的生命詩歌行旅》,裡面收錄的歌曲,皆是與馬偕生命息息相關的詩歌。專輯當中的《天下萬國、萬邦、萬民》也是1882年、馬偕在淡水設立牛津學堂時,帶領著底下的清朝官員、信徒們所唱的詩歌,直至今日,仍有多數的長老教會會在頌榮時傳唱著。
  
又例如有本1984年、由門徒出版社的《基督是主》歌本,就是因為當年校園民歌的流行而寫出來的;這些詩歌對現代教會都有深遠的影響及傳承。希望透過我們不同的編曲,讓這些流傳久遠的歌曲繼續傳唱下去。透過這些傳統詩歌,我們可以找到信仰的脈絡、看見曾經的歷史,幫助我們得到更多感動。在吟唱詩歌時,不用言語多說,上帝就會在我們裡面動工;不同的詩歌都有不同的故事,希望上帝可以透過我們的歌聲與歌詞,感動更多人。
  
指揮李健一:我們相信,從樂器的彈奏、我們的歌聲,神必蒙聽;對我們來說,所有的歌聲、樂器都是透過神的恩典才能發聲。
  
當初我跟八角塔合唱團合作,是在三年前回台灣的時候。當時,我已旅美十一年,本來以為自己就該在那裡落地生根了。但因緣際會下,我跟著我的教授回到台灣、在台灣教課的時候,遇見這個八角塔合唱團。本來教授問我是否要回台與合唱團合作,我斷然拒絕了;但在上課時,我看見他們眼中的亮光。原本很掙扎的我,藉由那個亮光帶著我、打包十一年的家當回到台灣,在這裡繼續透過音樂服事神。
  
我們今天所唱的每一個字,都是以主為中心,因為基督是主。如果今天沒有上帝帶我回台灣,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自己。神慢慢的改造我;我看見你們掛在大堂的經句布條寫著:「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,便知道他是美善。投靠他的人有福了。」(詩34:8)這是神給我們選擇的意識。當你們在這個幸福主日、高興地拿出邀請給親友時,是因為你已經知道主恩的滋味為何、相信我們要一起得到祝福。
  
今天我們唱的歌,榮耀都歸給神。希望詩歌都可以感動你們。我們要繼續用我們的專業走向喜歡音樂的你們,讓喜歡聲音的人,能更了解聲音是從神而來。
  
神是美善的。祂要讓我們嘗嘗這樣的滋味,讓我們成為有福的人。

(現場演唱詳見桃園溢恩堂官方YouTube”溢恩堂廣播站”)